薯粄,丰顺代表性美食,在亲戚朋友聚会上少不了这道美食。薯粄的做法:先把一只大薯(分紫色和白色),去皮干净后用工具磨碎,接着在磨碎的大薯里加入鸡蛋、盐、酱油、葱花等调料搅拌均匀,待油热时用调羹拨出一小团的大薯,放到锅里煎,煎制的过程中要注意翻面,煎至表面呈金黄色即可。

薯板是用一种紫色的形状奇怪的薯仔(大薯),把它磨成粉做的,因其本身含淀粉成分有黏性,所以不需额外加面粉了,下油锅炸。蘸上蒜醋汁,香甜爽口,风味独特,深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群众的喜爱
制作过程:客家地区有很多美食,比如捆粄、碗子粄(发粄)、菜粄、红桃粄、盐焗鸡、酿豆腐、婆油豆干等等,都是名副其实的美食!今天给大家做的是薯粄[2] 。当地居民一般喜欢把它当作小吃,在亲戚朋友聚会上总少不了这道美食-薯粄。他是用大薯(我们家乡叫做薯),把它用特殊的工具(下面有介绍)磨成粉做的,下油锅煎炸。蘸上蒜醋汁或者蒜头,非常香脆诱人。因其本身含淀粉成分有黏性,所以不需额外加面粉了。
今天周五,赶明儿不用上班,凑上几个好友,来“壳薯粄”(煎薯粄),可惜叫了halo总过来,大忙人为了赚奶粉钱没时间过来。。。。。
这几堆是元旦家乡带出来的大薯。
选几颗比较好削皮的,把皮消干净,由于它和芋头一样,很多人对他过敏,削皮的时候过敏的人会感觉非常的痒,建议削皮戴手套。偶不过敏,直接赤手削皮。
削好皮的薯
这个是葱,必要的调理品
将削好的薯洗干净,有的削皮的时候没削干净,特别是凹凸不平的地方需要重新
削一下。洗好的薯放好晾干。
这个就是特殊的工具,以前在家乡都是自己用一块铁皮用钉子钉出这样的形状来做薯粄的。
接下来关键的步骤-擦薯,也是整个过程最难的了,一个要小心,有时候一不留神
就会把自己的手给擦破了。还好今天偶小心了。。。。。
装好工具开擦。
薯在粗板子上摩擦,很快就变成粉末状了,黏性很大。
继续擦,一块薯马上就擦好了,这下要小心了,剩下一点点的时候最容易擦到手了,干脆就留着不擦。继续拿另一块来擦。。。。滑溜溜的,不好拿,干脆用刀子破成两半好拿一点。
擦了两个,手很酸了。。。朋友们都说饿了,只能继续擦啊,加快速度。
只剩下组后一根了
继续努力
终于完成了最后一根,手已经酸得不得了了,缺少运动啊,可悲!
黏性确实很大,擦好了要把工具上的薯浆慢慢“拔”下来,有点难度。一定要有耐心啊!不然浪费了很多。
这有好多小块的,擦的时候这些剩下的小块不好控制,留下了,只能用刀拍,像拍黄瓜一样拍碎,再切,然后剁碎。
好了,最难的一个步骤完成了。
接下来准备调料
葱已经被他们洗好晾干了,乘着这股士气,干脆把葱也切了,一定要切碎一点切好了的葱放在“雷”好了的薯上面
这个是鸡蛋,放点鸡蛋,味道更鲜美!一二三四五六个鸡蛋一起放下去吧,呃好像有点多了
接下来放盐、五香粉或十三香,只找到十三香。
全部调料都放好了,正常情况,都是用两手将调料和薯浆混合均匀,偶只用一双
筷子就能搞定,他们说筷子搞的不均匀,我就不信了。呵呵!
使劲的用筷子搅动,是鸡蛋、葱、十三香和盐充分的、均匀的混合在一起,香味相溶!
现在看起来就不会感觉不均匀了吧!
最后一个步骤-煎炸成品
习惯的热锅冷油,放入适量的薯浆,由于很软,所以别急着翻转它,让它煎炸一会,周围出现金黄色了再动它。
慢慢的,成型了
煎炸了一小段时间,感觉锅里的薯浆不在柔软了,有硬度了就可起锅了
第一锅,卖相不是很好。
接着第二锅
这些卖相好多了吧。
哦no,他们已经把第一锅的吃完了。。。。。。
接着第三锅、第四锅。。。。。
越来越好看了,食欲大增啊
当然这样煎炸出来的肯定热气上火的,不怕,偶是有备而来的,这锅地胆头泥鸭
汤已经煲好了
薯浆搞得太多了,大火都吃饱了,喝足了,呵呵,剩下的那么多,明早可以当早
餐吃了。
吃饱喝足,泡上普洱,喝茶聊天,别有一番滋味!